那些年用过的照相设备

Last updated on Apr 30 2020 本文原来是购买 GX85 之后的 感想 的一部分。现单独拆成一篇并修订,以便每年不断更新我和照相这件事的故事。 「拍娃」和「谈恋爱」这两件事,过去是,现在是,大概将来仍然会是人们购买相机的重要动力——如果将来还有相机这种东西的话。那时还说得过去的中国城市家庭,几乎都会有一本影集。我家也不例外:父母的约会、我小时候的蠢样,都在其中。除去某些重大场合是借单位相机或者请照相馆拍的以外,那相册中的照片基本都是一部日本产的胶卷「傻瓜相机」拍出来的。父亲对于那部相机甚为宝惜,直到这台相机封存之日,仍然连纸盒包装在内的一切都崭崭新。现在看来,那种傻瓜相机,几乎没有任何可调节选项,曝光控制中唯一自动化的部分只有测光,只是靠大景深来实现随手可拍,当然是比不上现在的任何一种照相设备了。然而那时廉价的「傻瓜相机」承载了中国无数家庭的记忆。一卷 36 张的胶卷,在工资只有三百块的年代,也是很昂贵的耗材了。在使用那部傻瓜机的时候,父亲每次买胶卷都必买柯尼卡,按他的说法,虽然最贵,但是最好。当然这在摄影发烧友的眼中不算什么了,不过对于平素非常节俭的父亲来说,在那个物质还比较不充足的年代,是他为数不多的对于品质的追求。那台傻瓜相机因为是家里贵重的财产,默认我是不应该去碰它的。唯一一次因为好奇打开的结果,是使几乎一卷胶卷报废,其中包括父亲和单位朋友一次旅途的几乎所有照片。父亲为此很不开心,不知道该怎么和朋友们交待。 下图为那台相机所拍的郊游野餐 我父亲对摄影的兴趣从童年一直持续到他最后的日子。小时候玩暗室技术,后来则是 PS 高手。一向将老一辈人勤俭持家风格发扬到极致的他,在买数码相机这件事上,反而出乎意料地完全没有反对母亲的提议。于是,2002 年,我家并不算晚地踏入了数字影像时代。这部数码相机被我父亲用了十年之久,算是他对勤俭风格的坚持。它虽只是一部两百万像素的尼康低端消费级相机 E3100,画质比不上现今的主流手机,相对于前一部相机的进步无疑是巨大的。有了真正可以对焦和变焦的镜头,还有即时预览图像的液晶显示屏,而不再需要冲洗完成之后才能知道拍照是否成功,更不用说插上 64MB 的 CF 卡之后可以存储胶卷时代不敢梦想的 200 张照片。得益于小底易于实现微距,第一次体验微距拍摄的时候全家人无比惊奇于那纤毫毕现的细节。极轻极小,虽然没有调节选项,但全自动设置往往已经够用。家里人无论去哪里几乎总会带上这部相机。在那个经济迅速腾飞,家庭收入开始增长的年代,它记录了家里无数的第一次:第一次自费出门旅游、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坐动车…… 下图是这部相机所拍的三亚旅游照片 不久,父亲又买了打印机和扫描仪。家里全部的老照片也被扫描进电脑。胶卷时代自此结束。那台父亲无比爱护的傻瓜相机留给我之后,我也没有用过一次。反正要拍照的时候,只要认真保证不会弄坏相机,总是可以把家里的数码相机借出来的。 下图是高中时运动会时用它拍的照片。正在跳高的是我的好朋友。 07 年去北京上学,从此一年到头没几天在家。我的第一部手机是摩托的 E2,带有一个与傻瓜相机原理约略相同的 130 万像素摄像头。超焦距成像,CCD 自动测光,电子快门,可调节的选项为零。进入相机程序也颇麻烦。不过那时我已经很感幸福,毕竟它的画质已经好于我家那个古老的胶卷傻瓜相机,兼有数码成像的方便。拥有父辈和我同样年龄时不敢想的设备,对于捕捉大学期间的各种新鲜事情来说,那是非常足够了。虽然没有任何选项,但摩托的直出调教非常讨喜,颜色饱满鲜艳,也不容易过曝。刚进大学什么都新鲜,无论是校园各处的风景,还是海报、课程表,一概都拍了下来。出去游玩的时候它的重要性更不必说。(我现在舍友的大头照,还是那年秋天野外观测时拍下来的。谁能想到这就是十年的友情呢?) 后来我最喜欢的手机三星 I780 的后置摄像头反而倒退一步,无论低光照场景还是颜色调教都比不上摩托罗拉,前置摄像头也只是聊胜于无。想十全十美是很难的。而那时摄像头最好的手机大概是诺基亚的 N97,外型够帅,镜头很大,滑盖露出摄像头,死党手里就有一个。然而即使 S60 系统并不会像早期 Android 一样卡顿,这个机器的快门延迟也达一秒以上。总体来说,虽然我 2011 年本科毕业时消费级卡片机的市场已经被手机打击得相当厉害,以那时手机蹩脚的拍照性能,那时候如果谁说手机拍照会满足绝大部分的拍摄需要,大概任何一个摸过中端相机的人都不会相信。 索性在这里把所有手机的故事都讲了吧。研一时的 HTC ChaCha 是第一台有自动对焦可以扫二维码的手机可惜没两天就丢了。之后的里程碑 2 又回到了熟悉的摩托罗拉,还是一样舒服的颜色曲线调教而摄像头更加强大,甚至还有实体两段快门按键。不过快门延迟的问题直到我后面的两部手机还是没有解决,Lumia 638/640 都是几百块的廉价机型不能要求太多。16 年换 iPhone …

要不要买新 iPhone SE

问题分析 手持初代 iPhone SE,迄今已经快四年。它是过去几年中买的最值的电子产品之一。年年都传说苹果要发下一代 SE,传了四年,新 SE 终于发布。但是看着手里还没坏的旧手机,反而更加纠结了。 分析了一下这个问题,要不要换主要取决于两个问题: 当前的手机及其配套工具链还能撑多久? 新的手机或替代工具链什么时候能出来? 进一步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列举一下当前手机可能的升级替代方案。然后可以细化可能的方案 将来换一个新手机 保留当前手机或者一个较便宜的手机随身,将其它需求分散在 iPad、PC 等其它设备上 我的需求 细化升级替代方案还需要考虑我对手机的需求。 目前我手机的主要用途有: 打电话收短信 微信、知乎之类的毒瘤 app。回国的话还需要淘宝、支付宝、京东 外出时需要地图 播客、音乐播放等 日历、待办事项、邮件等经典 PIM 应用 随手拍照存档、生活记录 随手查询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浏览网页、查找百科词典 显然上述使用是相当轻度的,手机并不居于我数字生活的中心位置。结合上述用途,我对手机的需求,依重要性排序如下: 为了制住毒瘤 app,稳定不折腾,也为了一些手头只兼容 iOS 的设备,我只买 iPhone 因为仅是轻度使用,价格越便宜越好 因为手机存储有大量敏感个人信息且一直联网,系统必须保持最新 CPU 性能只需要能够流畅打开毒瘤 app 即可。实际上,只需要能快速打开微信。所以要求并不高 不打游戏不看视频,喜欢单手握持打字,屏幕越小越好 虽然我有相机,但是如果手机照相功能比较强大的话,还是很方便的。这并不是一个必需项 容量上,在不过分提高价格的前提下,越大越好,省得浪费时间删东西 有防水会比较方便。没有也可以接受 可选方案 由上,限定 iOS 的话,可选方案就只有 iPhone 和 iPad 的组合了。在当前,两代 SE 之外的 iPhone …

我为什么还需要相机——写在买了 GX85 之后

引言 刚刚过去的感恩节购物季中收入囊中的东西不多,不知道是该说我越来越远离消费主义陷阱了呢,还是只是年龄大了之后渐渐没有了欲望?不过我还是买了一件我觉得很可能会后悔并吃灰的东西:一个新微单,松下 GX85。 明知这是一个很可能后悔的购物决定——我现在的那个微单已经吃灰很久,这两年拍的照片恐怕屈指可数。自从手机在博物馆里也可以拍下说得过去的藏品照片之后,更是连出去玩都经常忘记我还有一个相机。等待相机的过程中又一再质疑自己这个决定的意义何在:毕竟五百美元也是不小的一笔钱呢! 然而一个念头最终打败了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回忆过往二十几年来用过的不同设备、学习摄影知识的过程、拍下的照片,和那些照片背后的故事和凝固了的时光,我又感到了年轻时的亢奋。对比之下,自己现在整年蛩居一隅,不复追求探索大千世界时的那种新鲜感,令人百感交集。依我的一贯习性,大概新相机到了之后,我定然会仔细把玩探索它的每一种性能并迫不及待地带着它拍下各种照片。或许竟会有动力再次出门远游。即或是在小镇上待着,摄影最重要的,也从来不是器材,而是能发现美的眼睛。「为了不浪费相机而努力拍照」,这听起来虽然很可笑,但是在此过程中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重拾进取的热情的话,所得到的东西是五百美元所买不来的。即使是这种不那么理性的,略有些可笑的想法,真能有益的话,又何必拒绝呢? 于是我写了一篇文章,回顾了一下我用过的各种拍照设备。本文原是那篇文章的后半截。 相机市场展望 所以,这次买 GX85,除去冲动消费,希望重拾摄影的乐趣和发现美的眼睛之外,还得到了些什么呢?500 刀的价格是入手 GF5 的两倍,而纸面性能参数的提升并不明显。但整个相机市场萧条已经有几年,自数码相机诞生以来,我们难得地见证了一个相机真的可以用五年十年不过时的时代。资本和技术正在远离市场日益萎缩的相机市场,流入手机市场。手机摄像头的进步一日千里,正如 01 到 10 年的数码相机。 手机能彻底取代数码相机吗?大概很难,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沉重的单反镜头系统所能提供的优势是越来越可忽略了。手机表面上的高感表现不日即可追平当年的旗舰全幅;智能优化算法更是处理能力孱弱,软件升级缓慢的相机系统所不能做到的。相机系统大约还有如下优势: 对于专业商业摄影来说,整个系统的价值远大于一个机身。闪光灯、后期系统和布景无论如何不能小型化。手机无意去做闪光灯同步的功能,也不需要去做。这块小市场仍然会是相机的领地。 同样,新闻、体育、电影、野外动物等专业领域也是手机所不能涉足的。 最后,相机毕竟是专用器材,可靠性高,遇到死机卡壳的情况少之又少。 头两点皆是需要烧钱烧器材的领域。就普通人拍照的三层需求来说: 记录生活,手机已经远超所需。远不是当年傻瓜相机所能比的 发现美并记录,手机一般也足敷使用,毕竟创意比器材更加重要 创造光影条件进创作,对于穷人来说,缺的并不是一个手机或者相机啊 这也无怪乎廉价微单也在撤退。因为人们真的连廉价微单也不愿意带出门了。相机市场日益龟缩到专业领域和摄影器材发烧友当中。 话是这样说,不过端起相机,就有一种仪式感。就像纸质书本笔记给人的感觉一样。这才是我再次买相机的主要原因罢——虽然明知手里的器材已经可以覆盖绝大多数需求,但是可能永远都不会想起去用。 当技术进步停滞之后,厂商就不得不通过阉割功能来划分产品线,而不是用新技术新产品和老技术老产品自然划分出不同定位。上至新锐索尼,下至老牌牙膏厂佳能,产品的划分都有一种故意宰人的感觉。索尼、尼康、松下、奥林巴斯这几家,更是从顶到底各种机型的传感器几乎一致,区别只是功能和操作。 市场既不变,相机厂商也很绝望。入门微单用户不大可能再次购买同样定位的机器,因为进步甚少。新增入门用户量又极少。他们只能寄希望于人们升级设备到更专业的型号,以及相机最后的堡垒:专业市场。无怪乎从索尼到松下,全都在发力全幅机型。在可见的未来,如果传感器技术没有大的突破,微单市场恐怕越来越平静。这台相机可能是我最后一台微单了。 镜头群是另一个故事。如果全幅无反真的成为下一个风潮,那么现在的微单镜头群恐怕要全体报销。不过从七十年代到现在,卡口更换导致镜头群灭门的事情并不鲜见。且让子弹飞一会儿,下个十年再看数码影像的发展潮流吧。从 1/2 英寸的消费相机时代,到主流已经是 1 英寸或更大传感器,相机市场用了十几年。也许还需要十来年,消费级产品才会普及全画幅? GX85 对我来说是个好选择吗? GX85 作为松下定位中端的机器,相对于低端的 GF 系列,最突出的变化是方便摄影爱好者快速调节参数快速出片的各类交互设计:单反上已经成熟的前后拨轮操作、电子取景器、热靴。 当然,随时代而进步的功能也加了不少。松下在这方面尚属厚道,不像索尼常常东一刀西一刀。略有进步的传感器、更快的对焦速度和连拍速度、机身五轴防抖、反应灵敏的可翻转电容触摸屏、虽说用途不一定大但也有很多玩法的 4K 视频、机内 HDR、全景拼图、延时摄影、WiFi 传图和手机遥控。最后一点尤其解决了很多痛点 在整体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GX85 确乎是现在性价比最好的机器。虽则前些年购买显然更为划算一些。 那么,其它选择呢? 和手机比起来性价比确乎不高,但是这是现在所有相机的问题。为什么还要买相机?还是为了勾起拍照的热情。 大底卡片机是现在另一个好选择。不过我深切怀疑在手机的进攻下它们还能坚持几年。当然在当下,如果打定主意不买镜头,大底卡片的的确确比微单更好。不过我又买了 25 1.7 镜头,初次试用相当惊喜,还是觉得我可以用得上可换镜头系统的便利。 那么其它选择就算讲完了:和手机的对比、和旧相机的对比、和大底卡片机的对比、和索尼旧款微单的对比。单反系统过于沉重,向来是不在考虑中的,索尼全幅又过于昂贵而边际效用甚低。这确实是一个符合我需求的好机器。

UPS 电源选购

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不间断电源。用于给没有电池的台式机、服务器等提供备用电力。当停电时可以提供几分钟的电供关机存盘。 现在 SSD 越来越常用,意外断电最坏情况下可能会全盘数据丢失。一个 UPS 还是有必要的。关于 UPS 的选购此方面网上中文材料甚少。 选购时需要考虑的主要指标有三个 输出,单位是伏安而不是瓦 之所以不用瓦是因为一般此数需要大于实际能负载的电器瓦数。涉及到逆变器的效率、虚功功率,功率因数等问题。厂商推荐将伏安除以1.6来估计最大负载。 大部分UPS在超负载的时候,即使没有当前没有停电也会报警,严重的甚至会拒绝供电。 电池容量 厂商基本都不标。只标多大功率的负载下有多长续航时间。 技术形式 离线式(Standby)在断电后会有5到20毫秒的切换时间。对于一般的电感变压器来说无所谓了,用电端是察觉不到的。此类 UPS 在停电后切换到电池供电是由机械开关完成的。便宜货都是这种,大厂不给这种类型的出高负载的型号 主动在线式(Line Interactive)稍好一点。有多种技术形式,优点是自带稳压,轻度电压不稳时可以修正电压而不需要损耗电池。Standby 则只要电压不稳就要用电池供电。 在线式(On Line)就要贵很多了,不论断不断电,输出都从逆变器走,自带稳压。有多种技术形式。但是一毫秒都不容许掉电的应用场合只能用这种。因为任何时候都从逆变器走,所以也费电。

浅谈便携多功能工具选购——瑞士军刀与莱泽曼钳的对比

了解不深,仅从大家最耳熟能详的瑞士军刀与莱泽曼多功能钳的对比来谈谈。 这两种工具的特点都是小体积下容纳多种功能。开门见山,先讲重点。 便携多功能工具的使用需求分析 概而言之,就实用来讲,多功能工具适合低频率、没有固定场所的使用。它们的长处,简单来说有以下几方面,如果你有以下几方面的需求,可以考虑买一把: 不想、不方便或不能携带专业工具箱的场合(便携性要求:中;使用频率:低) 不想带:野餐、旅游的时候不想带重的东西 不方便带:救生、应急工具包体积小巧,塞不下 不能带:刚搬家到一个新地方还没有买工具 需要随身携带一些高频常用小工具(便携性要求:高;使用频率:高) 类似女性常带的梳妆盒,或者饮酒者钥匙上拴的开瓶器,有些人群会时时用到一些小工具。 集成一些单独购买一把专用工具不划算的小工具(便携性要求:低;使用频率:低) 一类是不常用但是用的时候必须有的工具,除了专用工具就只好用瑞刀,否则没有替代。 代表是瑞士军刀中的皮带钻孔锥,想钻出漂亮的孔用剪刀肯定是不行的,但是这个功能一年也用不了几回。 这个类别可以很大。比如说对于从不做木活的人,就不会买木锯。偶尔要用一下当然不会买把新锯子。 一类是虽然有替代但是替代不好用的 比如说瑞刀中的小钳子在处理一些精细活的时候非常方便,夹指甲毛刺都不在话下。但是小钳子没有大钳子常见,单独买一把使用率也不高。 一类是组合工具中的小部件工具性价比明显好的工具 比如瑞士军刀中的指甲锉的手感远好于任何便宜指甲锉,但花十美元买把好的钢指甲锉不是每个人都能干得出来。 装酷,收藏 并不以实用为目的的购买是很多的。不能否认,对于任何一个喜欢工具的人,精心设计制造的工具总是有一种魅力 瑞士军刀、莱泽曼多功能钳这样的便携多功能工具的短处也是相当明显的: 工作效率上不如专业工具 所以,对于家里或者工作场所进行的高频率工具使用,便携多功能工具是不适合的。 很多工作是需要不止一把工具的,这种情况下干完一个工序就把刀收起,重新打开另一个工具不嫌麻烦吗? 如果一把瑞士军刀的一个组件由于天天使用磨损了,难道要整把刀都换掉吗? 更何况很多工具在使用上完全没有专业工具好用 部分多功能工具属于管制刀具,携带不方便 几乎所有带小刀功能的多功能工具坐飞机的时候都只能托运 带锁的刀在中国连地铁都进不了,只能随手揣着别让安检发现 主流款式的多功能工具也不是真正的武器和野外工具 (大尺寸型号除外) 瑞士军刀的选购 瑞士军刀作为此类工具的鼻祖和最畅销者,下面简单谈谈它的用途和选购。 现在的主流款式瑞士军刀是发展自维氏的军官刀而不是士兵刀。本质上来说,瑞士军刀是一把野餐刀。即使是它还仅是军刀的年代,它也不是作战用刀,而是方便士兵和军官吃饭穿衣用的。其最基本最古老的款式「标准」(Spartan)的所有功能都是为野餐设计的:大刀切面包、小刀开包装、开瓶器开罐器拔塞钻的用途也都很明显。 由上可见,野餐的确也是瑞士军刀最重要的场合:如果出门野餐要背一口袋的开瓶器开罐器拔塞钻的话确实很烦人。乘坐交通工具时吃饭也是它的重要用途,无怪乎 911 后航空随身行李禁带一切刀具后严重影响了瑞士军刀的销量。不过飞机上它确实也没有什么用。 瑞士军刀原有两个生产商,维氏(Victorinox)和威戈(Wenger)。后来威戈被维氏收购,原威戈设计的产品仍然在生产,尺寸和设计传统与维氏有些不同。目前只能通过产地、尺寸、特色设计来判断军刀是维氏传统设计还是威戈传统设计。 维氏(Victorinox)传统瑞士军刀 维氏瑞士军刀主要有三种尺寸(非主流尺寸不算):58mm 91mm 111mm。 58mm 尺寸定位是拴在钥匙上的工具,只能用手指捏握,非常小巧,功能有限。主要覆盖前述第 2 类需求。对于第 3 类需求中的使用频率极低的需求,则不如购买更大尺寸的款式。这类的定位很明确:只包括便携而且常用的功能。 91mm 是最常见的瑞刀,长短正好让手掌抓握,主刀没有锁定,刀尖角度大不能刺人,所以不是管制刀具。 对于有第 3 类需求的,推荐买一把工匠作为一个「非常用工具库」样的存在,不要求便携了。瑞士冠军多出来的放大镜、刮鳞器等功能需要的人不多,如果确实需要还是应该买这把。 对于有第 2 …

在美国买床需要搞清的几个名词

本文供初到美国的中国人买床和床垫时参考。 frame 最简单的就是一个八字形框支在地上,中间什么也没有。这种frame是不可以直接放床垫的,必须中间夹一层,否则床垫会塌。而如果frame本身已经是铁网或者上面有木板,那就可以直接放床垫。 foundation 介于frame和床垫之间的东西。有的和 frame 合二为一了,但在美国分开的更常见。独立的一个foundation的话,最简单的就是一排木板或者竹板;更复杂的一般就是box spring,顾名思义就是它是一个硬的弹簧层。 mattress 主流有几种:弹簧的、foam(海绵)、乳胶gel的和复合型的。纯弹簧的mattress最好再加上一层mattress pad,否则睡得不舒服。mattress pad就是放在床垫上的一层东西,以海绵为最常见。但很多复合型床垫已经在弹簧上面放了几层海绵、乳胶等物,那么就可以不加mattress pad。当然对于这种 mattress 也有人加,主要目的是买个防水的东西防止床垫长霉。有的床垫在海绵上面还有一层quilt。这个东西也可以另买。如果觉得床垫本身的纹路直接加床单睡着不舒服的话,可以买一层。 标准的美国床是 frame + foundation + mattress 三层。如果 mattress 比较硬,上面再加一层 mattress pad。 中国人一般觉得没有必要用 foundation 这种东西。要想省钱的话,就有几种方案 买一个有铁丝网或者有木板的 frame (不能买八字形的 frame),直接在上面加个 mattress。这样的优点是床下还可以放东西。 买一个 foundation 直接放地上,上面加个 mattress。Box spring 有点贵,很少有中国学生买这东西;而如果就买一片木板子,那和没买也差不多。所以很少有中国学生用这种方案。 最省钱的当然就是直接把 mattress 放地上,如果不怕潮的话。住在二楼的话也不是不行。

HTC ChaCha 入手感觉

旧I780在去中科院报到的前夕忽然坏掉,让我无限怀念。作为一日不可无手机的人,只能在一周内迅速买了一部新手机,HTC ChaCha,又称G16。 作为直板全键盘控,本来可以选择的手机就不多。恰好这机器还不太贵,于是就入手了。水货有一个Facebook键,行货是QQ键。水货机可以刷国行ROM(但国行ROM并不那么理想)。 先说说这款手机的优点: 键盘手感非常好,软硬适中,既清脆又不显得过硬。弧形设计,握感舒适。打字暴快。导致我九月竟然不知不觉间发出了七百条短信(平时每月只有两百条)。如果常在手机上打字的话,它的效果真的没的说。不管你用短信、微信、飞信、电邮还是人人网,打字快总不是坏事。 512M RAM对于日常安卓使用完全够用。 不到3寸的屏幕,分辨率却高达320*480,显示十分细腻。 安卓系统,可以保证有最新流行软件可用。 总体来说,一部标准HTC安卓手机加配一个手感绝佳的键盘。 下面对安卓系统进行吐槽。(对安卓了如指掌者可以跳过此部分) 安卓系统真的是一个糟糕的手机系统——和Windows Mobile相比。它的流行再度证明了一件事:在IT业界,胜利者往往不是技术最好的,而是商业运作最好的。 第一点:奇高的资源开销 RAM 遥想WM时代,128M RAM走遍天下都不怕。而安卓呢?咳咳,系统就占100M左右。当年第一代安卓手机有一些只配128 RAM,那真是卡死你没商量。刚才说的只是系统,还没算必要的开机启动服务什么的(比如说拨号、短信)。一个正常的系统,开机加满该用的软件,少量用户自己装的软件(比如微信),就奔300M去了。所以256 RAM仍然是紧巴巴的,什么HTC Sense之类的桌面是别想了。但512 RAM又似乎永远用不光。 ROM 至少一百多兆的ROM占用。像HTC ChaCha这样预装软件多了,竟然要占260M ROM 奇费电 像ChaCha这样屏幕不足3寸的机器,1250mAh也只能保证一天一充。 运行效率奇低 绝大部分Android软件都是Java软件或者sh脚本。所以一点都不奇怪为什么安卓手机跑同样的应用,就是需要更多的RAM和更好的CPU。 第二点:奇扯的内存自动管理 不用程序的时候就点叉叉关掉程序。这是在PC上已经沿用多年的设计。自从苹果神经病地搞出了只能单任务操作的iphone之后,无数人跟风。现在安卓和WP7的内存自动管理这种脑残设计不能说没受到苹果的影响:你不需要去点叉叉来关闭程序,大部分程序也没有叉叉可以让你点。任何没有显示在最前端的应用程序都会被纳入系统的自动内存管理,并不退出,直到内存不够时系统再自动终结它们。 支持内存自动管理的人会说,它有这样的好处:加快常用软件的启动速度(因为它们一直就cache在RAM里没退出),减少用户操作,避免不会用手机的人开了一堆程序把手机搞得很卡,blabla。若有真的希望驻留后台永不结束的程序,开发人员可以声明嘛。 对此我只能冷笑:这种政策的唯一结果就是:让用户丧失了选择权。那些流氓的软件会声明让自己驻留后台从而一直偷你的流量;你正经干个活编辑个文档,切到邮件程序看下邮件再回来,却有可能发现你的Office已经在没有存盘的情况下被终止。 不过总体来说,内存自动管理并不算安卓的一个非常失败的地方,只是我很不爽罢了。 第三点:软件不能装在卡上,无语的设计 安卓2.2之前并未提供把软件安装在SD卡上的方法。必须依靠第三方软件。这真的是让人极其无语。2.2提供把软件移动到卡上的方法之后,却又有很多软件不能移动。2.3时,终于非系统软件几乎都可以移动了。但dalvik cache和data还是不能移动。(关于SD卡安装程序的概论,请见我的下一篇博文)(因为那些技术都已经过时,“下一篇博文”没有被搬运过来) 如果你把data移动到卡上,那么就会耗电飚升,让安卓本就可怜的电量进一步受到挑战。当然,官方不提供data迁移还有两条可能的理由:降低系统反应速度、严重降低SD卡寿命。 Windows Mobile是可以把一个用户程序的所有文件装在卡上的,既没有文件碎片问题,也没听说有反应速度问题,更没听说过有损坏SD卡的情况(FAT32文件系统+仅少量的数据读写)。 第四点:堆积如山的垃圾文件 这东西的垃圾文件相对增长速度绝对比大家骂得要死的Win98要厉害得多!/data的可用空间总是在不断减少,而你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有一次我清了一下联系人数据(共两项,“存储联系人信息”和“联系人”),竟然立刻少了25M占用,重新同步联系人,我的手机和清联系人之前完全一样了,可是这次只占了2M空间。呃,那23M的垃圾是什么呢?除去15M“联系人信息”主要存储的是联系人头像,其中可能有人人网同步头像产生的垃圾(再骂一下人人网安卓版的拙劣设计),另外8M属于“联系人”的垃圾数据是什么我大概永远不会知道了。也就是说,人人网为我带来了12M垃圾(扣去正常同步后头像应该占用的3M空间),安卓系统为我带来了8M垃圾。仅仅“联系人”一项就是如此。情何以堪。 下面再说这机器作为安卓机器的两大突出缺点。 ROM太小 虽然是512M ROM。但是/system分区直接划掉了266M空间。/cache划掉35M,/devlog 10M,各种杂七杂八的分区,最后留给/data的竟然只有150M。 这150M /data是什么呢?是整个ROM你唯一有权限读写的地方(无ROOT权限情况下)。你的所有用户程序、用户数据(哪怕是联系人、短信也不例外)、程序数据,全部在这可怜的150M中。(windows mobile想用得滋润还得至少256 ROM,这150M 够谁用的?!) 新系统就占掉30M左右,你还有20M的保留空间绝对不能动,因为剩余空间小于20M时你就无法从Google Accounts等帐户同步联系人和日历等。而用户数据是会一天天增长的,于是你就会看着你的ROM空间一天天变小。直到你不得不删掉一个又一个软件来保证ROM空间。我最后删到无可再删时,看了一下,使用一个月,我的/data/data高达80M。其中用户数据近70M。也就是说,使用一个月后,你还有总共30M的空间供你装各种软件。对于一个任何用智能手机的同学,30M空间能装点什么软件呢?尤其是安卓软件这样占地方的? 所以我几乎每用一个月就必须清一次机器恢复出厂。(直到我把/data/data也移到卡上) …

浅论电池选购

于2020年2月修订部分内容 构成电池性能的有很多指标,有些种类的电池在某项指标上很优秀,但是在其它指标上可能会非常糟糕。所以选购电池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并不是越贵的电池就越好。 简单列举一下市面常见的电池吧 碱性电池 个体差异非常大,不同品牌的电池几乎可以看作不同的电池,但此处不再按品牌详细列举 碳性电池 镍氢电池 低自放电池 普通镍氢 镍镉电池 可充电锂离子电池 一次性锂锰电池 磷酸锂铁电池 一次性锂铁电池 锌空气电池 用的人非常少的电池,比如南孚聚能镍,松下氢氧电池等就不列入本文讨论范围。 先概述一下各种电池的特点。一次性电池的普遍特点是低自放,可以长时间存储。而充电电池大部分自放电明显。充电电池中,锂电池充电技术简单,而镍氢电池快速充电技术复杂。 碱性电池 优点是容易买,突出缺点是大电流放电下容量急剧衰减。 碳性电池 没啥好的,除了便宜。 镍氢低自放 除了贵之外几乎没有缺点的电池。作为镍氢电池,充电器还是需要一小笔银子。 普通镍氢 突出缺点是自放电率太高了,充电器贵(如果你想充20小时,当然可以买便宜的充电器) 镍镉 突出优点是内阻小,非常适合大电流应用;致命缺点是记忆效应严重。 锂离子可充电电池 非常好的电池,现在无处不在。缺点就是如果没电了不好补充备用的一次电池,另外劣质电池有生命危险。 一次性锂锰电池 常见型号是手表用的CR2032和相机、手机用的CR123A。性能优异,但价格偏贵。 磷酸锂铁 下一代锂充电电池,非常好。 一次性锂铁 下一代一次性电池,如果在淘宝上买的话性价比很高,商店就太贵了。 锌空气电池 助听器电池。容量超大,其它特性极差,不适合几乎其它所有场合 更详细的对比见下表 电池 价格 自放电 放电平台电压稳定性 内阻 高电流放电容量 小电流放电容量 电压 记忆效应 循环寿命 充电技术 过放电后果 过充电后果 保存时间 低温特性 环境污染 碱性电池 …

I780使用手记

这是一篇关于三星I780的使用感受。在旧博客中,原文分作上下两篇发出,现在合起来作为一篇发出。 当年对此机爱不释手,换 Android 手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 Android 手机降低了我的工作效率,万分怀念——2020年4月   I780陪我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了。虽然这两个月我没怎么太折腾我的手机,既没有刷系统,也没有刷字体主题。就连软件也不过装了三四十个(这还是算上已经被我卸掉的),但也算里里外外玩了个差不多。回顾一下,对于这部手机,我只有一个字:”爽!”。就是有人拿Iphone跟我换我都不换!如果它寿终正寝了,我的下一部手机一定还是一部差不多的手机。 依例还是先说硬件的使用感受。 触摸屏这东西,没用它的时候觉得是个鸡肋,但用上之后就彻底离不开了。拿着别人的手机操作的时候也总想拿指头往屏幕上戳。果然是手机发展潮流,NOKIA个顽固公司到现在才推触屏手机可不是太晚了些么。本来我还挺喜欢I780的光电鼠标设计,觉得用鼠标点按钮比用手指甲点准多了。而现在我则已经练了出来,用大拇指甲点各种按钮又准又狠,完全不再用光电鼠标了。 Qwerty键盘打短信飞快啊!我使用郑码录入,(插一句,鄙人至今不会用手机拼音输入法,现在都记不住手机数字键盘每个键上有什么字母)郑码的平均码长是1.9键,这个值应该是没有算上空格。手机上打空格可不比打一般键快,所以折算下,打一个字应该需要大概不到2.9键。手指头灵活的人一秒击二键以上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平均才每手每秒一键),这样算来就是一秒一个字,接近电脑上拼音输入法熟手的速度啦!键盘虽然比较硬,但是高速打字聊天时必然是双手同时操作,倒也没有像原来的手机那样总是打短信打得手疼。点讯梅花果然是好输入法,郑码本来重码就少,梅花又支持使用软件键和拨号键选字,这样就完全用不到方向键了。遗憾的是梅花在有些国外程序中无法打开硬键盘,只能使用软键盘录入。梅花的软键盘自带剪贴板等有用工具,但没有Ctrl Alt键也是个缺憾,弄得我现在手机里的每一种输入法都要使用(全屏手写除外,因为有bug)。 握持手感不佳的毛病确实严重,握时间长了虎口容易酸。 GPS也是一个原先以为是鸡肋的东西。但是用了之后也日渐离不开了。开始我还只是用BeeLineGPS记录一下骑车轨迹,步行速度。为日全食而南下华东,尤其是在杭州的日子里颇得益于GPS。不管去哪里,都是打开谷歌地图一查就有路线。那时我的两个同伴本来还成天拿着杭州市地图研究,后来每当要研究去哪里,就说”王玄,上谷歌地图!”,反而埋怨我让他们养成了”GPS依赖症”。 原来一直用GPRS,网速对于文本来说也就是刚刚够用。EDGE相形之下简直就是网速如飞。北京用手机上网的人比较多,网速尚不明显,回家之后网速真是快!这两天正在试用中国移动mmarket,发现网速居然已经快到可以支撑在线音乐播放了!至于在线视频么,中国移动总是告诉我说:”由于人数过多服务器忙,请您稍后再试”。 WIFI虽然是个很爽的东西,但是假期在教室里的时间很少,所以用得不多。但是在图书馆自习的时候,随手就可以Google的感觉很不错! 由于I780的方屏总是会有点兼容性问题,所以我下载了一个微软官方版Windows Mobile 6.1模拟器,每次装软件之前先在模拟器中测试一遍。但还是会有测试通过而实际不能工作的软件,比如说spb shell,问题源于任务栏高度的设置不同。 ——–  现代PDA当然要以网络为中心。 I780支持蓝牙,WIFI(IEEE 802.11b/g),GPRS,EDGE,HSDPA(WCDMA)等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在宿舍用蓝牙,教室用WIFI,其它地方用GPRS/EDGE上网。如果将来哪天联通把移动打败了,我还可以转联通用3G。(不过目前我比较同意阚凯力教授的3G观点,3G是个注定失败的东西) 现在我三种浏览器(IE 7 mobile, Opera Mobile, UCWeb)都使用。IE和Opera都是WIFI/3G时代的浏览器,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兼容绝大部分WWW网页,所以非常吃数据流量,速度也不快。UC则相对中国特色,流量小,速度快。 IE全面兼容各种网页,但操作实在是太不便利了,既不支持拖拽,缩放也不大灵光。(模拟器里的IE是很好使的,天晓得怎么回事)但是目前对各种网页支持很好,都能打开。据网友说还可以使用网银,非同一般的强大。 Opera的特色是手机的操作方式搭配与PC几乎一样的显示效果。对于大部分网页都可以实现和PC一样的显示效果,支持PHP和JAVA,但对于未名BBS这样有复杂框架的网页尚有困难。最大的问题是对中文输入法支持比较差。Opera毫无疑问是手机上最好的浏览器,详细的缺点见我的另一篇文章。 UC操作、速度感受一流,但默认字体太小太难看,排版也逊于Opera,更不用说对WWW网页的兼容性极差。JAVA版QQ中自带一个很好的浏览器,不输于JAVA版UCWEB,但可惜在PPC版QQ中取消了这个组件,改为嵌入IE了。 现在我WAP以UC为主,偶而用Opera看新闻。WIFI用Opera,需要输入中文的时候切到IE。唉,竟没有一款完美的浏览器!WM模拟器下的IE除了费流量外,倒也可算一款完美的浏览器了,只可惜用不上。 兹列表如下: 浏览器 IE 7 Opera UCWeb 操作便利 极差 好 非常好 显示效果 一般 非常好 好 网页兼容 非常好 好 差 中文输入 正常 不正常 …

新手机I780使用感受

上一部手机MOTO E2光荣退役,新换一部手机。三星I780欧水。本来我是不想买韩国产品的,但这部手机确实性价比出众,功能强大,以至于我放弃了MOTO。我每次买手机的时候都RP大爆发,买到行将退市的便宜手机。我买E2之后不久,E2就宣布停产。此刻I780在中关村也几乎售罄。哈哈。 用了二周,记录如下。 外形 作为直板全键盘机型,很宽很大,但是由于相当薄,并且密度小,故不重,以至于比我原先的E2还轻,揣在兜里都有点兜里没东西的感觉。宽度其实在全键盘机型中来说还算适中了,但还是只能持,不能捏握。影响拿在手里的手感,呵呵。由于宽度适中,可以单手发短信。这点非常棒。像有的手机键盘就宽到单手无法发短信。(比如NOKIA E61)即使如此,单手长时间打短信,手也会累死。我手这么大尚且如此,手比较小的人估计单手发短信会有困难。但好在它的触屏很爽。大可以装了点讯之后用触屏滑屏打短信。 三星给我的一贯印象就是华而不实。所以三星手机的外观一般都过得去。这款手机钢琴漆,镜面屏。耍酷的时候巨漂亮。但是其它时候就不行了,表面非常容易显脏,简直要时时洗手才能保证用它的时候不沾指纹油迹。 电池后盖真是紧。开始没掌握开盖的方法,于是屏幕被我捏出来两个坑,汗一个。幸亏是硬屏,不然屏幕就被我捏碎了。重要的诀窍是:一定不要用上后盖的方法开后盖,那样就会快捏碎屏幕都会三四分钟搓不开。 输入设备 输入配有QWERTY全键盘,光电触摸板(有鼠标和四向键两种模式),触摸屏。通吃目前所有的手机输入方式。不论是打字还是干什么都很爽。 它的一大特点就是三星独创的光电触摸板。一般的玩家都是拿它当鼠标用。正在走路或者其它脱不开手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个鼠标完成PPC的所有操作。而不至于非得用手写笔去点Windows那一个个细小的按钮。但不好的地方也有,鼠标经常和一些程序不兼容。在一些程序刷新屏幕的时候会闪,乃至于死机。新软件一般没有问题,旧软件有些支持得不好。 键盘很硬。手感巨差无比。(用熟之后还好。因为和一般手机不同,并不需要总按键盘,只有录入文字的时候才需要。)但勉强也可以实现盲打。手感和Palm680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据有人说,Palm680的手感也不如MOTO Q系列的手感,不知道Q9的键盘会好到什么地步。 键盘的按键设置如下:主键区37个键,包括26个英文字母键,退格回车空格Shift短信GPS等键,无Ctrl Alt键。上面的键区有六个键,左软键右软键拨号键挂机键,Windows徽标键和最小化程序键(OK键),没有四大天王键,但可以自定义主键区的一些不常用键。 触摸屏是硬屏(镜面屏只能这样了),手感不咋好。(手写还是磨砂软屏手感比较好)用圆珠笔戳的感觉倒还不错。配一根抽拉式手写笔,很短,大手捏起来也是不甚舒服。 硬件配置 624MHz主频的PXA311 Xscale CPU,目前的顶级CPU了。128M RAM,256M ROM。巨爽。一般情况下能剩60M的运行内存,所以跑程序嗖嗖快(没觉得Palm680比它快),彻底和我原来E2痛苦的11M内存导致的慢到极点的系统速度说再见了。(E2日常运行只剩1.5M可用内存。Linux效率再高也无用武之地)256M的ROM也使得基本不用再删短信和联系人了。当然,如果你想随时对短信进行即时搜索,删删短信有助于提高搜索速度。 屏幕是2.55寸方屏,320*320分辨率,受WM系统限制,只有65536色,显示效果明显不如原先的E2,颗粒感严重。外屏离显示屏很远,所以手写的时候不容易写准。 GPS:A-GPS,搜星很快,一分钟就搜好了。下载一次XTRA数据花费的数据流量大约是40K。定位精度也非常准,可以达到米级精度(但在有建筑物遮挡的地方就不准了)。由于最大支持16G的microSD卡,那真是想装多少导航软件就装多少啊。这么强悍的CPU,跑目前任何PPC软件都不会卡的。 信号很好,在宿舍阳台上也有信号。用它来计算路程,测量跑步速度非常好用。测量又快又准。连走路的时候我一边走一边摆手一边走,测量的速度曲线都可以变成锯齿波。 不同于有些人的智能机,开两个小时GPS就没电了,I780的内置芯片还是比较省电的。某晚亲测,无意中开了三个小时的GPS,电量才从60%掉到了30%。虽说如此,如果爬山的时候准备用GPS,还是备一块备用电池的好。 WIFI:非常爽。 喇叭声音小(也有人说声音大得像山寨的?),震动不明显,也许是机身太大了的结果。 配备前后两个摄像头,200万和30万像素。不支持变焦,拍照效果相当一般。主摄像头的口径太小了,只有一毫米多点。这就意味着焦比大,光弱,一个小摄像头又不能开高感光度,就只能增加曝光时间,加上它还会自动三张叠加以弥补效果,结果就是拍照反应巨慢无比。又没有闪光灯补光,黑暗处的效果不敢恭维。但是令人发指的是,这个摄像头居然不存储EXIF信息!这让人怎么整理照片啊! 数据线接口不是标准mini USB口,而是三星自创接口,是极其令人不满的一点。三星在此处又展现其”天才”的创意,把充电口,数据口,耳机口合三为一。囧不死人。 各种功能都非常费电。原电是1480mAh的一块大厚电,只能用一天多。一开蓝牙或者GPS、WIFI之类费电的功能,手机背部就会发热!问了其它用PPC的同学,似乎WM系统就这样。 功能 使用Windows Mobile系统。利弊都有。目前我用的是Windows Mobile 6.1 Professional。 WM吸引我的一点就是:只要你想,就可以立刻为自己的手机写程序,这实在是太酷了!Linux系统按说也是可以的。但MOTO弱到能把LINUX做得封闭成这样也真够可以的。在Win CE下,直接用Visual C++写程序,不需要再学习新的编程工具,而且VC这个IDE已经非常成熟好用了。 WM下的功能强大的软件实在是多不胜数。习惯使用JAVA软件之后,才发现以前真是井底之蛙,根本没有玩过真正的智能手机啊。(E2的Linux可定制性当然是很强的,只不过你需要是牛人才能得其三昧,我这种一般的人就停留在用别人的软件的地步。专用软件资源也太少了) 三星是个愚蠢的公司,320*320的屏幕默认分辨率居然是240X240,使得兼容性巨差。好在装了RealVGA之后就完美地变成了320*320。对不论横屏竖屏方屏的QVGA程序通吃。好点的程序可以自动兼容方屏,一般的的程序也不过是撑不满屏幕,留道边,但一般不影响使用。唯独对游戏兼容性比较差,能在上面运行的游戏不多。打算买手机当游戏机的同学可以不考虑此机型了。 传统手机功能 支持GSM(GPRS EDGE),WCDMA。 电话声音很清晰,很不错。短信界面类似于QQ聊天界面,用熟了之后就会觉得这种界面比经典短信界面好得多。但这个短信系统的缺点是当信号时断时续的时候就不怎么好使。QWERTY键盘打短信超快。手写输入使用汉王的手写识别引擎,识别率一般。不大识别行书。 没有找到主叫号的设置选项,但一般都是自动把手机号码排在号码列表的最前面。每次打电话发短信都需要选择联系人的哪一个号码,不是很方便。但是在短信界面聊天时,不需要选择号码。新建短信的界面酷似新建电子邮件的界面,支持直接输入联系人名字或者简拼作为收件人,不必再去联系人列表中寻找。拨号界面异常强大,如果拨出数字的话,就会自动在联系人中检索含相应号码的联系人,号码还没输完,就可以拨出去了。当然也支持拼音和姓名等各种检索联系人的方法。 信号一般,不过在我们宿舍这种恶劣的无线条件下,我尚未听说过任何移动的手机会一直有信号。 基本只能在信号良好的时候GPRS连接。如果信号时断时续,就不要指望它能上网。 浏览器,自带IE7。但就我用的各种浏览器来看,IE 7 Mobile继承了桌面IE的做最烂的浏览器的传统,功能弱,显示差,但一如既往地兼容性最好,据说想登录网上银行之类的也只有用它。UCWEB很符合中国特色,很好用。滑屏的感觉很爽。但WM上的Opera绝对和Java的Opera mini不是一个量级的东西,太酷了,太炫了。(当然,比MOTO Linux下的Opera就更是强了不知多少倍)除了不支持滑屏,其它堪称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