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机I780使用感受

上一部手机MOTO E2光荣退役,新换一部手机。三星I780欧水。本来我是不想买韩国产品的,但这部手机确实性价比出众,功能强大,以至于我放弃了MOTO。我每次买手机的时候都RP大爆发,买到行将退市的便宜手机。我买E2之后不久,E2就宣布停产。此刻I780在中关村也几乎售罄。哈哈。 用了二周,记录如下。 外形 作为直板全键盘机型,很宽很大,但是由于相当薄,并且密度小,故不重,以至于比我原先的E2还轻,揣在兜里都有点兜里没东西的感觉。宽度其实在全键盘机型中来说还算适中了,但还是只能持,不能捏握。影响拿在手里的手感,呵呵。由于宽度适中,可以单手发短信。这点非常棒。像有的手机键盘就宽到单手无法发短信。(比如NOKIA E61)即使如此,单手长时间打短信,手也会累死。我手这么大尚且如此,手比较小的人估计单手发短信会有困难。但好在它的触屏很爽。大可以装了点讯之后用触屏滑屏打短信。 三星给我的一贯印象就是华而不实。所以三星手机的外观一般都过得去。这款手机钢琴漆,镜面屏。耍酷的时候巨漂亮。但是其它时候就不行了,表面非常容易显脏,简直要时时洗手才能保证用它的时候不沾指纹油迹。 电池后盖真是紧。开始没掌握开盖的方法,于是屏幕被我捏出来两个坑,汗一个。幸亏是硬屏,不然屏幕就被我捏碎了。重要的诀窍是:一定不要用上后盖的方法开后盖,那样就会快捏碎屏幕都会三四分钟搓不开。 输入设备 输入配有QWERTY全键盘,光电触摸板(有鼠标和四向键两种模式),触摸屏。通吃目前所有的手机输入方式。不论是打字还是干什么都很爽。 它的一大特点就是三星独创的光电触摸板。一般的玩家都是拿它当鼠标用。正在走路或者其它脱不开手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个鼠标完成PPC的所有操作。而不至于非得用手写笔去点Windows那一个个细小的按钮。但不好的地方也有,鼠标经常和一些程序不兼容。在一些程序刷新屏幕的时候会闪,乃至于死机。新软件一般没有问题,旧软件有些支持得不好。 键盘很硬。手感巨差无比。(用熟之后还好。因为和一般手机不同,并不需要总按键盘,只有录入文字的时候才需要。)但勉强也可以实现盲打。手感和Palm680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据有人说,Palm680的手感也不如MOTO Q系列的手感,不知道Q9的键盘会好到什么地步。 键盘的按键设置如下:主键区37个键,包括26个英文字母键,退格回车空格Shift短信GPS等键,无Ctrl Alt键。上面的键区有六个键,左软键右软键拨号键挂机键,Windows徽标键和最小化程序键(OK键),没有四大天王键,但可以自定义主键区的一些不常用键。 触摸屏是硬屏(镜面屏只能这样了),手感不咋好。(手写还是磨砂软屏手感比较好)用圆珠笔戳的感觉倒还不错。配一根抽拉式手写笔,很短,大手捏起来也是不甚舒服。 硬件配置 624MHz主频的PXA311 Xscale CPU,目前的顶级CPU了。128M RAM,256M ROM。巨爽。一般情况下能剩60M的运行内存,所以跑程序嗖嗖快(没觉得Palm680比它快),彻底和我原来E2痛苦的11M内存导致的慢到极点的系统速度说再见了。(E2日常运行只剩1.5M可用内存。Linux效率再高也无用武之地)256M的ROM也使得基本不用再删短信和联系人了。当然,如果你想随时对短信进行即时搜索,删删短信有助于提高搜索速度。 屏幕是2.55寸方屏,320*320分辨率,受WM系统限制,只有65536色,显示效果明显不如原先的E2,颗粒感严重。外屏离显示屏很远,所以手写的时候不容易写准。 GPS:A-GPS,搜星很快,一分钟就搜好了。下载一次XTRA数据花费的数据流量大约是40K。定位精度也非常准,可以达到米级精度(但在有建筑物遮挡的地方就不准了)。由于最大支持16G的microSD卡,那真是想装多少导航软件就装多少啊。这么强悍的CPU,跑目前任何PPC软件都不会卡的。 信号很好,在宿舍阳台上也有信号。用它来计算路程,测量跑步速度非常好用。测量又快又准。连走路的时候我一边走一边摆手一边走,测量的速度曲线都可以变成锯齿波。 不同于有些人的智能机,开两个小时GPS就没电了,I780的内置芯片还是比较省电的。某晚亲测,无意中开了三个小时的GPS,电量才从60%掉到了30%。虽说如此,如果爬山的时候准备用GPS,还是备一块备用电池的好。 WIFI:非常爽。 喇叭声音小(也有人说声音大得像山寨的?),震动不明显,也许是机身太大了的结果。 配备前后两个摄像头,200万和30万像素。不支持变焦,拍照效果相当一般。主摄像头的口径太小了,只有一毫米多点。这就意味着焦比大,光弱,一个小摄像头又不能开高感光度,就只能增加曝光时间,加上它还会自动三张叠加以弥补效果,结果就是拍照反应巨慢无比。又没有闪光灯补光,黑暗处的效果不敢恭维。但是令人发指的是,这个摄像头居然不存储EXIF信息!这让人怎么整理照片啊! 数据线接口不是标准mini USB口,而是三星自创接口,是极其令人不满的一点。三星在此处又展现其”天才”的创意,把充电口,数据口,耳机口合三为一。囧不死人。 各种功能都非常费电。原电是1480mAh的一块大厚电,只能用一天多。一开蓝牙或者GPS、WIFI之类费电的功能,手机背部就会发热!问了其它用PPC的同学,似乎WM系统就这样。 功能 使用Windows Mobile系统。利弊都有。目前我用的是Windows Mobile 6.1 Professional。 WM吸引我的一点就是:只要你想,就可以立刻为自己的手机写程序,这实在是太酷了!Linux系统按说也是可以的。但MOTO弱到能把LINUX做得封闭成这样也真够可以的。在Win CE下,直接用Visual C++写程序,不需要再学习新的编程工具,而且VC这个IDE已经非常成熟好用了。 WM下的功能强大的软件实在是多不胜数。习惯使用JAVA软件之后,才发现以前真是井底之蛙,根本没有玩过真正的智能手机啊。(E2的Linux可定制性当然是很强的,只不过你需要是牛人才能得其三昧,我这种一般的人就停留在用别人的软件的地步。专用软件资源也太少了) 三星是个愚蠢的公司,320*320的屏幕默认分辨率居然是240X240,使得兼容性巨差。好在装了RealVGA之后就完美地变成了320*320。对不论横屏竖屏方屏的QVGA程序通吃。好点的程序可以自动兼容方屏,一般的的程序也不过是撑不满屏幕,留道边,但一般不影响使用。唯独对游戏兼容性比较差,能在上面运行的游戏不多。打算买手机当游戏机的同学可以不考虑此机型了。 传统手机功能 支持GSM(GPRS EDGE),WCDMA。 电话声音很清晰,很不错。短信界面类似于QQ聊天界面,用熟了之后就会觉得这种界面比经典短信界面好得多。但这个短信系统的缺点是当信号时断时续的时候就不怎么好使。QWERTY键盘打短信超快。手写输入使用汉王的手写识别引擎,识别率一般。不大识别行书。 没有找到主叫号的设置选项,但一般都是自动把手机号码排在号码列表的最前面。每次打电话发短信都需要选择联系人的哪一个号码,不是很方便。但是在短信界面聊天时,不需要选择号码。新建短信的界面酷似新建电子邮件的界面,支持直接输入联系人名字或者简拼作为收件人,不必再去联系人列表中寻找。拨号界面异常强大,如果拨出数字的话,就会自动在联系人中检索含相应号码的联系人,号码还没输完,就可以拨出去了。当然也支持拼音和姓名等各种检索联系人的方法。 信号一般,不过在我们宿舍这种恶劣的无线条件下,我尚未听说过任何移动的手机会一直有信号。 基本只能在信号良好的时候GPRS连接。如果信号时断时续,就不要指望它能上网。 浏览器,自带IE7。但就我用的各种浏览器来看,IE 7 Mobile继承了桌面IE的做最烂的浏览器的传统,功能弱,显示差,但一如既往地兼容性最好,据说想登录网上银行之类的也只有用它。UCWEB很符合中国特色,很好用。滑屏的感觉很爽。但WM上的Opera绝对和Java的Opera mini不是一个量级的东西,太酷了,太炫了。(当然,比MOTO Linux下的Opera就更是强了不知多少倍)除了不支持滑屏,其它堪称完美。 …

助听器感受

这是2008年拿到 Oticon Delta 6000 之后的最初体验——2020年4月记 以下为原文 拿到助听器已经四天了,一直偷懒,也没有写一下使用的感受。 先上几张图: 助听器: 看看它有多小: 这机器确实很精致,就像艺术品。但手机拍不清楚,上一张奥迪康官网上的图片: 精致的盒子: 放两只助听器刚好 外包装: 里面还有一个皮盒: 里面有一大一小两只盒子. 大的是硬盒, 小的是软盒. 中英文使用说明, 全球联保卡(但是在国内保修不用这张卡, 用另外一张) 受话器包装: 装受话器的小盒: 7月9日拿到的助听器。验配师非常好,调试完之后,还送了很多东西。然后约两天之后再来继续调试。 在店里的时候,听什么都感觉蛮清楚的,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就告辞回去慢慢感受。上马路的时候,可能音量开得比试模拟机的时候大了些,感觉比原先吵了点,但还是可以接受。汽车的喇叭也没有觉得刺耳。那天地铁的广播声音很大,(确实是那天特别大,其它时候没有那么大,我妈也说是这样),觉得有点震的慌,就摘了。 下地铁之后又带上,去一个饭馆吃饭。饭馆里人不是很多,也就三四桌的样子,但是还是觉得有点吵,(当然不是说像大街上那样吵,只是觉得不安静而已)。吃完饭上公交车,天气很热,又堵车,车窗玻璃震得哗哗响,觉得公交车简直不是人呆的地方。 回到学校,第一个感觉就是学校里鸟真多啊!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有鸟叫。满心充满喜悦。以前并没有觉得乌鸦叫得难听,而现在发现,这家伙的大嗓门还真是不好听。水龙头的水声确实大了很多,但是觉得很好听。当然,新听到的也不全是美好的声音,比如鞋子蹭地的嘶啦声,就不大让人喜欢。 平时觉得很安静的校园,现在哪里都有声音,自行车声,脚步声,风声……只有宿舍还算安静。晚上去散步,草坪上有人在吹拉弹唱,湖边处处虫鸣,简直找不到一块安静的地方了。 第二天也许是适应了点,觉得前一天不适应的许多东西都可以接受了。公交车不再觉得不是人呆的地方,晚上的湖边的虫鸣也觉得不那么令人惊奇了。但这次觉得受不了的,是医院收费处点钞机的声音。助听器戴的时间一长,就觉得声音毕竟还是有点机械的感觉,不是太自然。而当初觉得奥迪康的机子声音很自然,可能是试的时间不长吧。某个同学的声音可能比较特殊,聊天时听起来机械感尤为严重。晚饭在一个很吵的饭馆吃饭,比肯德基还吵。觉得环境的嗓声大得不能忍受,戴助听器听人说话并未觉得比不戴要好多少,最后还是摘了。 晚上用电脑听一点东西。笔记本的扬声器比较烂,就我听的感觉,似乎峰值在4K赫兹左右。低于600赫兹的声音,这喇叭一点声也不出。以前从不用扬声器的,因为根本就听不见它那么一点声音。听语音,能听见但完全听不清,听交响乐,音量开小了声音小的时候听不见,音量开大了声音大的时候就破音。但是现在试助听器又不能用耳机,只好用它了。 助听器的放大效果不错,从音量上说,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听笔记本扬声器了。听语音的效果还凑合。但刚放音乐的时候,我吓了一跳,这是什么东西嘛!完全就是噪音啊!交响乐是完全不能忍,一点调子也没有;声乐也不行,浑厚的男声给弄得都快成女声了。后来觉得可能未必是助听器的问题,可能那扬声器就是太破了。等回头买了音箱再说吧。 去学校的自习室感受了一下,虽然听到了许多原先听不到的噪音,但是对自习室还是挺习惯的,可以安心学习。 骑车感受了一下,完全没有风啸声。不知道是Delta外形小巧,完全隐于耳后了,还是因为风啸声主要是低频,开放耳的设计没有给予放大呢?平常戴耳机听音乐的时候,风啸声就常常大到听不见音乐的地步,我觉得可能还是Delta的外形好,整个都被耳廓挡住了吧。 Delta的抗啸叫功能也是不错的。动态抗啸叫。用手笼在耳后,可以听得见啸叫,但一般一秒之内就会消失。手移动一点,啸叫又出来了,但小一点,被消去得也更快。这点让我觉得它可能是用移相的方法来消除声反馈的。安静的时候,有的时候可以听见一点轻微的啸叫,但重复刚才的位置,却不能重复啸叫。 汽车的喇叭声感觉不刺耳,不知道是不是瞬噪消除功能的功劳,但是电动自行车的喇叭声还是很大,总是吓人不轻。 12日去助听器店,验配师说可能我刚配助听器,对高频补偿有些不习惯,但无论是从我的听力图来算增益,还是从配过后做的声场测试结果,高频补的都不算多(声场测试中,将将能到30分贝)。于是给我把高频降了3分贝,让我适应一段时间后再回他那里调回去。这次就觉得声音舒服多了,但当然识别率也下降了一点。 先写这么多吧,等有了更多的体验之后,我再陆续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