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施一公“大学不该谈就业”

施一公先生不久前发表言论称,大学不应该谈就业。见人民网观察者网报道。我尊重施一公先生,但我对他这番观点完全不能赞同。

施一公本文,只有一点算是说对了:我国的基础理科水平非常差。可是,这是一个任何有点对中国现实的了解的人都知道的事情,根本不需要施先生去说。一个连汽车发动机都造不出来的国家,其科研水平已经是从基础理科到应用科学到工程技术到转化应用全面烂透了。
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施先生给的回答,纯粹是杮子专拣软的捏,专拣不存在的问题说。

比如说,施先生给出的第一个解答竟然是:国家不应该要求每个大学都就业引导。
这个问题我们分两部分回答:首先,国家应不应该要求大学谈就业?大学拿的国家的钱,出资人有没有权利要求大学?显然是有的。美国的大学拿了州政府的钱,就必须给少数族裔一定比例录取,否则就没有拨款。需要商量的只是,政府对大学做什么样的要求,对于全体国民来说是较为有利的?这种要求以何种方式来体现?中国现在需要引导大学生就业,这是毫无疑问的。争议只在于:怎样引导?在哪些大学里引导?
于是我们落到第二个问题:国家到底有没有对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用就业来考核?施先生是哪只眼睛看见国家要求北大清华的学生必须就业了?是学生毕业包分配呢?还是学生不就业就扣施先生的工资,扣施先生的科研经费,不让施先生做教授?还是大学的教学评估里有就业这一项?
至于下面二三流大学,如果学生就业率不理想,是否会影响国家的拨款,我不知道。但是老实说,中国目前的现状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去做基础理科研究。这些二三流大学如果滥招文理科学生,才是对社会和学生的不负责任。

其实施先生心里清楚得很,现在学生进大学就想就业,根本不是因为国家给每个新生打了一通电话:你们一定要好好就业报效祖国!根本原因是整个社会,尤其体现在学生的父母同辈,对学生的就业期望。
施先生如果不明白这点,也就不会在电视上大谈生物专业就业前途多么光明了。

可惜,把学生都想就业,说成是国家“引导”的结果,这是在捏造不存在的问题;诓骗学生说生物好就业,是无中生有。施先生为什么不能老实点说话呢?

至于施先生为了支持自己的高论,竟然说大学里从来就不应该谈就业,说出“堂堂清华大学都要引导学生去就业”这种无知的话。那么美国各大学的就业咨询中心难道都是摆设?难道大学应该把所有校招的企业都轰出去?施先生所在的清华大学,是以工科为主的大学。一个工科学生,不谈就业,那还要谈什么?地球人都知道,企业的工程技术研发水平一般是超过同时代同领域的大学的研究水平的。一个研究型工科大学,为什么不应该引导学生适应未来的研究型工作岗位?难道要所有的工科学生都挤破头去大学做二流研究?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施先生的第二个归罪点是国家鼓励研究成果转化。我不否认目前中国做得是有点过头,但施先生竟然把矛头指向鼓励教授创办企业,真不知道施先生能不能分得清楚什么叫“鼓励”,什么叫“要求”。
所谓“鼓励”,是指科学家如果自己希望创办企业,大学和国家会给予各种便利。这么好的事,怎么到施先生嘴里就成了坏事了呢?
一个教授自信自己有能力办企业,施先生凭什么对别人的自由指手画脚?
2020年更新:后来看新闻,施先生自己也开始办企业了。可见人都是会变的。

至于中国科研那些更为严重的问题,施先生为什么不说呢?比如说,唯论文是举的规则,施先生怎么不提呢?因为施先生自己就是最喜欢抢发paper手速的。
为什么现在我国总在谈“加强转化”?因为我国工程研究的滞后已经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下一步发展。所以目前对应用研究的投入大大多于基础研究。施先生避而不谈这点,不要求国家将基础与应用研究分开规划,却非要说不该要求成果转化。试问,一个应用研究,不转化,干什么吃呢?因为施先生自己就经常给自己的研究吹出一堆应用前景来骗取国家经费。施先生深知,如果将基础与应用研究完全割开,基础研究的经费就会大大减少。
教授为什么要办企业?因为教授工资低啊,物质待遇太有诱惑力啊!施先生自己拿着清华大学给的前所未有的高薪,却嘲笑别的需要找饭吃的同仁,这太不厚道了。

至于施先生对于大学的定位,恕我不能同意施先生的意见。大学的第一目标当然不是就业,但也不是培养什么“行业精英国家领袖”。大学是培养人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的。就业也好,做科研也好,领导国家也好,都是次要目标。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